教育部网站12月15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导向、严格底线要求、优化评价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从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到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从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再到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等。
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科研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唯论文”不良导向使大量科研精力偏离,还导致大量科研经费流失。
事实上,造成目前论文乱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使论文“灌水”成为常态。如果科研总是要求“量化”,即以发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论文为唯一标准,也就是人们经常诟病的“唯论文”,那么就是再努力,论文乱象也肯定不会杜绝。
值得期待的是,《意见》中还包括相应的处罚措施,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针对10个“不得”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学风教育和警示活动,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袭代写论文、非法买卖论文、学风建设虚化、学术权力异化等突出问题。
教育部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经验做法,同时对落实不力、问题严重的单位,视情采取约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责令整改等方式予以严肃处理。由此,“唯论文”不良导向患的“科研病”该治了,这已经不是论文“跑偏”的问题,长此以往,还有可能毁掉中国学术的大问题。而《意见》的印发,有望改变学术评价体系单一,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价标准,对论文乱象蔓延必将起到遏制作用。
网友转发请注明出处转载请保留链接:“唯论文”导向的科研病该治了本文链接http://www.yule868.com/a/lunwenfabiao/20201216/21760.html,谢谢合作!868学术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