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湖北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教师职称评定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中小学教师中反映强烈。具体来说:
教师职称少,竞争力大。以前只要老师有相应的条件,评价一个更高层次的职称是很自然的事情。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开始受到岗位数量的限制,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许多中小学都存在这种普遍现象。由于岗位数量有限,有很多老师10年甚至20年都不能晋升职称。老师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职称评定道路上的拥堵”。不久前,河南省焦作市某中学教师因职称评定问题在网上引起热议,这只是当前职称评定矛盾的冰山一角。
教师职称评定有很多“硬杠杆”,条件太高。学历要“达标”,包括发表论文、科研项目、教学成果、计算机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获奖证书、先进荣誉证书、培训和继续教育证书,甚至是三年内到期的水考考试。但是大部分老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在平台上工作,备课,教学,辅导,批改作业。几十年来,他们没有时间去关心科研课题和论文。因为“硬杠杆”不达标,高级职称对于大部分工作了一辈子的普通教师来说只是遥不可及。
教师职称评聘分开,待遇不能同步。由于岗位数量的限制,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相应职称的教师难以录用的问题,导致职称最终评定,但工资无法落实。这种现象让大多数一线教师感到没有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因此,建议:一是增加岗位数量和职称评定指标。让大多数符合国家职称政策的一线教师能够评高级职称甚至更高级职称,让一线优秀教师更有收获感。二是完善评价标准,减少“硬杠杆”。注重日常工作表现,注重教育教学方法,不以论文、学历、证书为限制,引导教师以德育人,爱岗敬业,积极主动。第三,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聘的有效衔接。优化教师待遇保障,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与职务聘任的统一,加强任职后管理。
网友转发请注明出处转载请保留链接:NPC立法-法律网络本文链接http://www.yule868.com/a/jisuanjilunwen/28308.html,谢谢合作!868学术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