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ANVUGIB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 ~ 90%,以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损伤和上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
近年来,随着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的应用日益增多,药物诱导型ANVUGIB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显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评估循环状态,给予液体复苏。风险评估有助于判断ANVUGIB患者再出血的风险。
目前,罗卡尔评分系统和布拉特福德评分系统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且成熟。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系统是如何使用的,哪个更好,哪个更差。
Rockall评分系统用于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该系统根据患者年龄、休克状态、相关疾病、内镜诊断和内镜出血体征五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组。
分值范围为0 ~ 11分,随着分值的增加,再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增加。其中0~2为低风险,3~4为中风险,得分5为高风险。
评分6分的患者长期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有文献指出Rockall评分为6分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与Rockall评分系统不同,Blatchford评分系统使用方便,因为不需要内窥镜检查,主要用于内窥镜检查前的预测(判断哪些患者需要输血、内窥镜检查或手术等后续干预)。
Blatchford评分系统包括多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主要以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收缩压、脉搏、晕厥、肝病和心力衰竭为依据。评分在0-23之间,评分越高越需要胃镜检查。
对于再出血风险高(布拉特福德评分12)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完成内镜检查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Rockall评分系统于1996年提出,对ANVUGIB再出血率和死亡风险,尤其是死亡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对死亡风险的预测准确性优于Blatchford评分系统。
但Rockall评分的缺点是其变量包括内镜诊断,限制了其在急诊诊断和治疗中的早期应用。
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预测输血和手术方面优于Rockall评分系统(但在预测死亡风险方面较弱)。而且评分系统不需要年龄和内窥镜检查结果,侧重于全身生命指标,适合早期急诊诊断和治疗。
合理利用以上两种评分系统的优势,有利于预测ANVUGIB患者的医疗终点,有利于临床果断选择治疗策略,尤其是为预测手术等高危治疗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1]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杭,2018)[[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3):173-180。
网友转发请注明出处转载请保留链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如何?你掌握了这两个风险评估系统吗?临床必要性本文链接http://www.yule868.com/a/cankaowenxian/20210223/28841.html,谢谢合作!868学术论文网